日治時期
殖民初期的日本文俗教化

光緒二十年(一八九四)甲午戰爭,清廷戰敗,翌年,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台灣及澎湖諸島,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。

明治二十八年(一八九五),日軍攻台,自北台灣登陸,陸續掃平各地抗日義軍,年中八月間發生彰化八卦山戰役,至該年十月全台已在日本有效統治之下。位於要鎮鹿港郊區之龍山寺,一度為日軍徵為營房,駐紮軍隊。明治二十九年(一八九六)八月,從軍佈教使佐佐木一道隨軍隊至台灣鹿港,對地方展開日本佛教之佈教工作。

敬愛學校的設立

明治三十年(一八九七)二月,從軍佈教使佐佐木一道在龍山寺內創立敬愛學校,由佐佐木開教使擔任國語(日語)教師,並聘鹿港秀才鄭鴻猷、鄭玉田教授漢學,初期僅有三十五名學生入學。隔年,鄭氏之父鄭鴻猷亦受聘擔任漢學教員,鄭鴻猷為前清秀才,書法墨跡聞名全台。

明治三十一年(一八九八),日僧光明智曉和尚自嘉義轉任鹿港主持佈教所,並擔任敬愛學校校長佐佐木一道的助理,明治三十二年(一八九九)八月,佐佐木氏調回日本,由光明智曉接任校長一職,同年十一月得到台中縣知事木下周一的認可,龍山寺內的敬愛學校修業科目改與公學校(今國民小學)相同,修業年限為六年。明治三十四年一月並開設夜間部學校,明治三十五年增設女子部,供女學生就讀。

明治三十七年(一九○四)一月調查,龍山寺內的敬愛學校在籍學生一百六十七名,男一百四十五名,女二十二名,職員有光明智曉夫妻、鄭氏父子及曾荷珍等五名。日後,因公學校的設立愈來愈普及,敬愛學校於是終止招生,改為日曜學校(假日學校),招生授課至昭和十四年(一九三九)止。

真宗本願寺鹿港佈教所

明治三十一年(一八九八)三月,佐佐木一道與鹿港街長黃如泉交涉,將鹿港龍山寺的後堂(後殿)永久借給日方使用,並簽訂合約書。三月下旬,由本願寺花費三百六十四圓購買設備,五月將佈教所由天后宮遷移至龍山寺後堂(後殿),原駐守在龍山寺的日軍則移防至台中,其時鹿港地方官衙尚有鹿港辨務署、國語傳習所與稅關,而日本商人亦有相當的人數。

明治三十一年(一八九八)八月,日本佛教淨土宗本願寺派教師光明智曉和尚,自嘉義轉任鹿港主持佈教所。光明智曉向龍山寺的住持林文蓮,信徒總代莊士哲、黃如泉、施至安、施來等人,提議將龍山寺改成為日本真宗派本願寺的分寺,但因日本曹洞宗派的抗議而暫緩。

鹿港龍山寺網站由鹿港龍山寺管理委員會所有,非經許可,禁止改作、抄襲,並用於商業用途。
Copyright © 2011 Lukang Lung-shan Temple All rights reserved.  │ 網站政策  │ 交通指南 │ 
龍山寺服務電話: (04)777-2472  維護單位: 維克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電話: (02)2321-2277